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皮影戏的来历,以及皮影戏的来历是什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以下知识分支:1、皮影戏的来历2、皮影戏 来历3、皮影的来历50字
皮影戏的来历
皮影戏来历:汉武帝爱妃李夫人去世,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不理朝政。李少翁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皮影戏(Shadow
Puppets),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皮影戏 来历
皮影艺术堪称当今影视艺术的鼻祖,起源于中国,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先秦,兴于汉朝,盛于宋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孝义是我国皮影戏发祥地之一,也是我国皮影戏的重要支派,因流行于山西省孝义而得名。据历史考证,孝义皮影已有2400年的历史。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即公元前445年至公元前396年期间,孔子的得意门生子夏在孝义讲学,为吸引更多人听他的演说,曾在夜晚利用“影乐”的形式聚众讲学。由于子夏从师于孔子,也会“乐、琴”,以影乐形式设讲,寓教于乐中,使“设教、乐琴、影乐”融为一体而成为“影、乐、教”的完善影戏形式。子夏讲学被当地人所喜爱,当地人学会了表演影乐的技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影乐教的形式在当地变为影戏,这就是最早的孝义皮影戏。
皮影的来历50字
皮影戏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又称“驴皮影”“影子戏”和“灯影戏”,是一种用蜡烛或燃烧的酒精等光源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皮影戏是中国汉族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或者本地方言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皮影戏具有悠久的历史,源头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
汉武帝有一个宠臣叫做李延年。李延年由于犯法被处以腐刑,留在宫中。他通晓音乐,能歌善舞,深受汉武帝的宠爱。不仅是李延年,他的妹妹也善于歌舞,经平阳公主推荐,被汉武帝纳入后宫,即李夫人。后来李夫人因病去逝,汉武帝悲痛万分,用皇后的礼仪下葬了李夫人,并且将她的画像挂在了甘泉宫中。可是,汉武帝始终不能排解对李夫人的思念,常常闷闷不乐。
有一位叫做少翁的方士听说了此事,他向汉武帝毛遂自荐,声称自己能够请到李夫人的魂魄。少翁在晚上的时候摆上酒肉和灯烛,搭好帷帐,请汉武帝在帷帐之外观看。汉武帝果然看到有一个美丽女子的身影在帷帐内坐卧行动,与李夫人非相像。少翁因此受到了汉武帝的宠信。
虽然现代喜欢看皮影戏的人越来越少,但是古人的智慧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关于皮影戏的来历和皮影戏的来历是什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来源互联网,侵权请反馈到3484479098@qq.com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shuadan.com/post/264137.html